相较于聚酯纤维织物,涤棉混纺织物既有聚酯纤维良好的保形性和染色牢度,又有纤维素纤维的吸湿透气性,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,在服装生产领域应用广泛。工业生产中大多使用一浴法或二浴法对涤棉混纺织物染色,湿处理时间长,生产效率低,水、电、汽消耗量大,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碱和无机盐,处理成本较高。然而,棉组分的存在使涤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中染色极为困难:一方面,在超临界CO2中具有较好溶解度的分散染料难以实现对棉纤维反应着色;另一方面,适用于棉纤维染色的直接染料、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几乎不溶于超临界CO2流体;另外,棉纤维大分子链排列紧密,疏水性的超临界CO2难以打开足够量的氢键,导致染料分子难以向纤维内部扩散。
因此,在聚酯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基础上,研发涤棉混纺织物超临界CO2染色工艺及其专用染料,解决棉组分在超临界CO2染色中的难题,实现涤棉混纺织物一浴染色,对于染整行业清洁化生产及拓宽超临界CO2的应用范围具有重大意义。棉纤维改性预处理、超临界流体极性调控及专用染料合成3方面是涤棉混纺织物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。
棉纤维改性预处理
棉纤维的改性预处理是实现涤棉混纺织物中棉组分在超临界CO2流体中上染的手段之一。通过对棉纤维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,一方面改善了棉纤维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胀能力;另一方面,进一步提升了棉纤维与分散染料间的亲和力,使在超临界CO2中具有较好溶解度的分散染料能够上染棉纤维。研究发现,物理改性可以提升棉纤维在超临界CO2中的染色性能。为了降低棉等天然纤维的分子间作用力,通常利用浸渍溶胀剂、交联剂等对纤维进行物理改性,使天然纤维大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力下降,纤维溶胀增大,有利于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,进而改善天然纤维在超临界CO2中的染色深度。
超临界流体极性调控
为了解决涤棉混纺织物中棉组分在超临界流体中上染困难的问题,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改善超临界流体极性,提升酸性染料、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适用于棉纤维染色的极性染料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,进而增强对棉组分的染色能力。目前,超临界流体极性调控主要通过引入共溶剂和构建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两种方式实现。超临界CO2流体中最常用的共溶剂是水、乙醇、甲醇、二甲基亚砜(DMSO)和部分其他有机试剂。研究发现,超临界CO2引入少量甲醇或DMSO作为共溶剂,即可大幅度提升染料的溶解度,进而改善棉织物的染色深度。大连工业大学郑来久教授课题组采用DMSO作为共溶剂,利用活性染料实现了棉织物的超临界CO2染色,棉织物K/S值达到5左右,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。除在染色过程中向体系内加入共溶剂改善超临界CO2极性外,也可以通过提前利用此类共溶剂浸润织物引入染色体系中,达到对棉纤维的预处理作用。该方法可以降低棉纤维的玻璃化温度,使其在染色过程中充分溶胀,从而改善涤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染色性能;同时,相较于直接向超临界CO2内加入共溶剂相比,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共溶剂的用量。
专用染料合成
与纤维改性处理和超临界CO2流体极性调控相比,采用专用染料在超临界流体中对涤棉混纺织物一步染色,具有染色流程短、工艺简单的优势,最有希望解决涤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染色难的问题。目前,合成涤棉混纺织物专用染料的主要方式为:(1)以分散染料为基础,接枝活性基团,使其能够与棉纤维间形成共价键结合;(2)对低极性天然染料进行改性,改善染料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性能,提升染料与棉纤维间的亲和力,实现棉组分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着色。
上一篇:
孙瑞哲:纺织业传统但不落后 地位依然稳固